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社会性别与女性学课程教学实践及其意义
作者:崔应令 发表报刊: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原刊期号:2023(01)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提倡新文科的背景下,高校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促进妇女发展的社会性别或女性学相关课程在教学实践上需要总结既有经验,为新文科探索提供参考。新文科的理念之一是以解决问题为轴,推动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与融合。全国高校开设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学课程在知识内容、价值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对此作出了新探索。在知识内容上,课程结合学生关切的现实问题,整合不同学院不同学科对性别与女性发展的不同方面给予系统全面的教学,突破单一学科的限制,实现了学科的交叉与互通;在价值观念上,课程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予以辨析、反思,对传统性别观念有批判和继承,并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引导学生正确的性别观和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课程融合案例教学、互动教学、雨课堂等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将被动的教学变为主动探索,同时一些高校的课程还将课外的活动、讲座乃至学术年会整合在一起,丰富和延伸了课堂内涵。全国高校开设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学相关课程不仅在推倒学科隔离墙的道路上真正先行,为新文科建设的实践提供了路径参考,也为真正完善妇女权益保障,促进男女平等的国家使命培养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