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妇女工作
作者:范红霞 资料来源:性别研究视界 发布时间:2022-04-29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性别研究视界开辟“巾帼心向党·喜迎二十大”专栏,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百年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展现建党百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传递妇女声音。

今天推出第一篇:《邓颖超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村妇女工作》。

20220505596802.png

邓颖超


邓颖超(1904-1992)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杰出领袖,始终关心妇女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两广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长、中央妇委轮值主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委委员、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妇委书记、中共中央妇委副书记、代理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名誉主席等和妇女工作相关的职务。她自己曾说:我对妇女工作的关心和责任,会一直承担到生命的终止。农村妇女工作作为党的妇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邓颖超也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为农村妇女作用的发挥、权益的保障、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邓颖超重视农村妇女工作的思想主张

早在大革命时期,邓颖超就开始关注农村妇女工作。1925年她在汕头妇女联欢会上的演说中指出,如果不注意“最有力的妇女工农阶级,单靠几个知识界妇女的活动,是没有力量的”。大革命失败后,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党领导的妇女运动的重心向农村转移,邓颖超有关农村妇女工作的认识和主张更加清晰明确。

(一)提出农村妇女解放运动与整个农民运动密切相关,主张妇女工作要与农民工作相结合,男女一起发动。邓颖超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农妇解放与整个农民运动有极大关系,农妇解放运动是能帮助农民斗争与土地革命更快的得到胜利。”通过宣传,说服农民,使农民不但不反对而且同情和赞助农妇的解放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发动广大劳动妇女群众参加土地制度改革,是整个土改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发动农村劳动妇女群众参加土地改革,就不可能彻底完成消灭封建残余”。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和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规定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分配土地。为了更好地贯彻土地法大纲,使解放区妇女真正平等获得一份土地,1947年11月,邓颖超赴河北省阜平县二区细沟村参加土改,针对土改过程中许多妇女不主动,依赖男人分田,一些干部也存在重男轻女思想,不愿意发动妇女,或认为男同志发动起来后女同志自然会被带动起来,仍把妇女置于从属地位。为了更好地发动妇女参加土地改革,维护妇女的土地权益,1947年12月,邓颖超发表《土地改革与妇女工作的新任务》一文,提出妇女工作要以土地改革为中心,与土地改革结合,在土改运动中“发动农民群众时,必须同时发动农村劳动妇女群众,不应有先男后女主从之分,更不应有捎带一下、利用一下的做法”。同时还要在农民与妇女群众中广泛宣传和解释土地法大纲,教育妇女从喜爱浮财提高到对土地的兴趣,从个人的要求出发提高到对整个阶级利益的认识,鼓励她们踊跃地参与到平分土地的运动中,去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邓颖超要求妇女组织也要做好组织妇女积极参加土地改革的工作。这篇文章成为指导土地改革中妇女工作的重要文件,“男女一起发动”的方针,成为土改运动坚持的一条重要方针。

(二)提出开展农村妇女工作要关注农村妇女的利益要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颖超在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参加土地革命、地方暴动和建立苏维埃工作过程中,要关注农妇自身解放问题,注重解除农妇的封建束缚,提出农妇的利益要求的口号,以增加斗争力量。1930年5月,邓颖超在《苏维埃区域的妇女工作》一文中指出,“农妇中的婚姻问题,童养媳问题,成为普遍的严重的问题,而对于这些问题又很少适当的解决办法,由此引起纠纷与一些农民的反对,是极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妇女工作中要注意解决这些问题,维护妇女的权利。针对当时农村妇女工作中存在的害怕提出农妇自身利益要求会遭到农民反对、引起农民反感的错误认识,主张坚决提出农妇的利益要求。

(三)提出妇女工作能否做好关键在党的领导,主张全党都要做妇女工作,为劳动妇女服务。邓颖超指出,解放区各级党委要对妇女工作有足够的认识,克服不重视妇女工作的偏见,“应把妇女工作提高成为全党的任务,不应把它看成只是少数女同志的工作。每个党员都要为广大劳动妇女服务”。她还提出,妇女工作不仅女同志能做,男同志也同样能做,只要男同志克服了不能做妇女工作的思想障碍后也能做得很好。

(四)农村妇女工作者要贯彻群众路线,树立为妇女群众服务的观念。邓颖超指出,在开展农村妇女工作中长期存在浮在上层,包办代替等脱离妇女群众的现象。农村妇女工作者必须深入农村贫雇农妇女群众中,开展耐心地工作,和她们打成一片,熟悉她们的痛苦和要求,“使自己能够做一个善于为人民服务特别是为最受压迫的妇女群众服务的勤务员”。

(五)主张重视农村妇女工作人才的培养。邓颖超认为,一切真理、一切好的纲领、决议计划,如果没有好的忠诚执行的干部,都将陷于纸上空谈,无补于实际。所以“干部决定一切”是工作的指针。她一方面主张开办各种训练班、学校,培养专门的农村妇女工作人才;一方面号召一切可以下乡的女干部克服困难深入农村开展工作,建议各级党委切实注意培养与提拔妇女积极分子参加各种领导机关,帮助她们解决各种困难,以使她们得到学习和改造机会。


二、邓颖超关于开展农村妇女工作的方法策略

如何组织发动农村妇女是妇女工作的重要内容。1938年,邓颖超应《妇女生活》杂志主编沈兹九之约,在该杂志上发表《怎样组织农村妇女》一文,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针对全民族抗战中如何组织农村妇女的,但基本可以体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关于开展农村妇女工作的具体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邓颖超提出了如下农村妇女工作方法:

(一)强调组织农村妇女首先要做充分准备工作。邓颖超指出,由于农村地区差异很大,不同地区农民的生产、经济、文化、教育、斗争等方面极不平衡,所以农村妇女工作者到达农村后,要先对当地的环境、各方面情况和问题认真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妇女的状况,如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妇女最痛苦最迫切要求、参与的主要生产、封建思想和受束缚程度、文化教育情况、最感兴趣的问题、国家观念、抗敌态度、对日本侵略的认识、是否参加过斗争、有无组织、农村中一般人对妇女的态度,等等。

(二)强调要寻找和组织开展农村妇女工作的得力助手。邓颖超主张先将当地农村妇女中的知识分子、小学教师、曾在城市工作过的女工、思想比较开明且活动有热情的妇女组织起来作为开展农村妇女工作的得力助手,同时要与当地党政军、保甲等沟通协调好,取得他们的支持。

(三)强调宣传发动妇女要讲求策略,遵循一定原则。一是要给农村妇女一个良好印象,与农村妇女交往谈话时要和蔼亲切、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为她们解答问题,“忠于执行她们所委托的事情”,哪怕是日常小事都要为她们做好,允诺的事情必须兑现,让农村妇女感觉妇女工作者是她们最忠实守信义的好朋友;二是生活上要和农村妇女一样“共勤劳甘苦,打成一片”,让她们感觉到妇女工作者就是她们中间的一个而不是外人,犹如自家人;三是在妇女群众中开展宣传动员,宣传内容要具体,要从农村妇女日常生活接触到的问题出发,不能用空洞抽象的千篇一律的公式材料;宣传要通俗生动,用农村妇女听得懂的惯用的土话,举最普通的例子来说明,不要用高深的术语;宣传方式除了聊天、访问、唱歌、演说、读报、解释画图等外,还要根据被宣传妇女的阶级、年龄、文化程度、常识水平、情绪心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宣传要经常、有目的、有系统,每次宣传,都要达到提高妇女的民族意识和抗战热情,参加工作的兴趣,树立团结组织必要的观念和认识以及抗战胜利的信念,从而愿意参加组织。四是通过多种活动和方法组织妇女。邓颖超主张通过组织妇女参加婚嫁、做寿、吊丧等,增加妇女间的联络;通过拜姊妹、学唱抗战歌、学认抗战读本、学针线、为抗战将士做鞋袜等,形成小型的初步组织,发扬友爱互助精神,给农村妇女提供集体生活的训练,认识组织的作用;通过会议进行教育训练和组织,但会议时间不宜过长,讨论的问题不宜过多,会议形式不宜太拘束,会议地点选择要适中。

(四)组织动员农村妇女一定要配合抗战动员进行,鼓励动员妇女送夫送子参军,帮助军人家属,组织抗日军人家属会,成立学习耕种劳作组,学习防空防毒救护,参加自卫的军事训练,保育儿童等,“在服从民族利益原则下相当的改善农妇的生活,解除其痛苦”。

(五)建立妇女组织。邓颖超强调发展组织要成为经常的工作,通过每一件实际工作把农村妇女群众组织起来,通过组织农村妇女群众去开展每一件工作,只有这样农村妇女工作才能得到开展与成功。

(六)不断培养新干部。强调开展农村妇女的组织与工作,一开始就要培养当地农妇中有信仰、有能力、工作积极、从群众中成长起来的干部,要像师父教徒弟一样去耐心具体地指导她们工作,不要代替包办,要善于发现和帮助她们发展,没有她们,不依靠她们工作很难开展。


三、经验启示

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妇女的作用,统筹做好农村妇女工作至关重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颖超开展妇女工作的思想主张和方式方法启示我们:做好农村妇女工作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都要重视妇女工作,克服妇女工作主要由女同志做,或者只有女同志才能做好妇女工作的认识误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了解妇女的急难愁盼问题和迫切需求,注重在维护妇女切实利益、解决妇女现实问题中开展妇女工作。必须贯彻群众路线,要扑下身子,深入农村妇女群众中,与她们打成一片,充分发挥妇女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必须注重发现和培养农村妇女工作干部,注重通过各种形式将农村妇女有效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形成促进乡村振兴的巾帼伟力。

作者/范红霞,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