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国际妇女赋权及减贫发展
作者: 资料来源:性别研究视界 发布时间:2021-10-13

20211014564842.jpg

前言

消除贫困是《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以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性别平等、推动妇女赋权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妇女与减贫议题,特别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对妇女发展的影响。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先后发布系列报告,分析妇女贫困状况,展示各国促进减贫与发展的实践,推动全球性别平等事业。

一、疫情使更多妇女陷入贫困

贫困是21世纪世界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被称为“无声的危机”。它不仅使人失去收入、基本生活设施和全面发展的机会,还严重阻碍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地区冲突、恐怖主义蔓延和环境恶化等国际问题。

联合国妇女署《从洞见到行动:冠状病毒病背景下的性别平等》报告显示,疫情使妇女陷入贫困:到2021年,全球约有2.47亿15岁及以上的妇女日生活费低于1.90美元的贫困标准;到2030年,全球贫困性别差距将进一步恶化,在1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贫困人口男女比例将由2021年的100:118上升至100:121,女性仍占极端贫困人口的大多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性别平等战略:2020年年报》显示:20 多年来,全球极端贫困人数首次上升,对妇女和女童的冲击尤为严峻;到 2030 年,多达1.05 亿妇女和女童可能因疫情大流行而陷入贫困。其另一份报告《减贫:疫情期间收入支持影响的全球估计》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的两个因素:首先,与之前的危机相比,新冠病毒大流行对女性就业比例较高的领域的影响和冲击尤为突出;其次是保育需求增加,由于学校和日托中心关闭,更多的母亲减少工作时间,主动离职甚至失业。

国际劳工组织表示:女性在新冠疫情期间所承受的不成比例的就业和收入损失,以及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加剧的工作场所性别不平等,在近期内仍将持续;2021年实现就业的女性人数预计将比2019年减少1300万,而男性就业人数则能够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二、各国推动妇女赋权与减贫的有益实践

妇女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和贫困人口中的大多数,促进妇女赋权和发展,解决“女性贫困化”和“贫困女性化”问题,确保减贫路上不让任何人掉队,是国际社会减贫工作的重要目标。

(一)通过提供就业和提高收入支持妇女减贫

联合国第73届大会发布的《联合国第三个消除贫穷十年(2018-2027)的执行情况秘书长报告》指出,成功国家的经验表明,消除贫穷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是强有力的经济增长,增加体面就业和劳动收入,同时减少非正规就业。国际劳工组织亦表示,打破贫困循环涉及充分就业和体面工作。证据表明,体面的生产性工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经济转型在减贫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劳动收入是各国政府采取的最直接的减贫方式,特别是疫情期间,各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妇女收入、促进妇女创业。

1.直接发放补贴

在法国和意大利,个体经营者可获得1500欧元和 600欧元的一次性津贴。在英国,个体经营者津贴与其过去三个月平均月利润的80%持平,最高可达每月2500英镑。上述国家中女性占个体经营者和自由职业者中的一半以上,因此成为该措施的受益者。日本政府推出了面向所有日本居民、总计12.9万亿日元的现金支付,包括妇女在内的每位居民可获得10万日元且不必缴税。

2.减轻企业负担

中小微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各国纷纷出台措施支持妇女创办和经营的企业。菲律宾大力倡导将妇女经营和占绝大多数的企业纳入政府采购供应链来支持妇女减贫。马来西亚为女性创建的中小微企业融资制定了具体计划。印度、越南等国通过向妇女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来支持相关企业发展。

3.支持妇女创业

创业是提供体面工作和收入的最佳途径。新冠疫情引发裁员潮,造成妇女大量失业,不少女性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联合国妇女署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合作,支持妇女创业、促进妇女发展。在利比亚,联合国妇女署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为当地妇女提供摄影、烹饪、烘焙、美发和裁缝课程,并手把手指导她们在社交网站上开设网页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储蓄小组”并从共同储蓄中获得小额贷款创业。在黎巴嫩,联合国妇女署与当地妇女非政府组织合作,为女性拥有的企业提供机器、计算机和生产用品,提升企业在线知名度,自 2020年8月以来,已帮助 109 家女性创办的企业开张营业。

(二)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妇女减贫

联合国第73届大会发布的《联合国第三个消除贫穷十年(2018-2027)的执行情况秘书长报告》指出,成功的减贫战略离不开投资教育和技能发展,因此全球消除贫穷行动应与教育和技能发展政策齐头并进。

1.加强学历教育

教育对减贫具有重要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帮助妇女和女童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巴基斯坦通过实施支持女孩接受教育的新政策,向女童提供高额津贴,支持女童继续完成中学教育。此外还设计了定向支付给女青年的本科奖学金和基于绩效的奖学金,支持她们接受高等教育。

阿富汗自2001年起将女性教育列为最高优先事项。根据阿富汗政府提交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三次履约报告,该国教育部实施了“国家妇女赋权战略”,在全国招聘女教师,并通过本地和速成班、通识教育、技术和职业培训、扫盲培训和教师培训计划为妇女和女童提供教育机会。同时,该国制定了高等教育机构性别战略,自2016 年起在所有政府支持的大学生效。

2.提供技能培训

技能培训可以弥补学校正规教育的不足,帮助妇女掌握生活技巧、创业就业技能,更好地摆脱贫困。

在格鲁吉亚,联合国妇女署面向难民妇女开设了为期六天的创业课程,教参与者产生创业想法,研究开发战略,组建合适的团队,制作、规划和分销产品,处理财务文件,建立业务模型,验证投资建议等。该项目为23名难民妇女提供450美元到1880 美元不等的创业启动资金,使一无所有的难民妇女通过培训和创业摆脱贫困,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墨西哥,联合国妇女署与当地非政府组织合作,面向教育中断、有创业就业意愿的农村妇女开展“第二次机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帮助这些妇女通过温室种植蔬果并对外销售。相关培训非常实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导致学校关闭的情况下,对家庭和社区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甚至使得一家三代妇女都主动参与。预计到2021年末,将有5000多名妇女直接获益、30000多人从中间接获益。

此外,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社会鼓励妇女和女童通过参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课程和培训获得更加高薪、体面的工作机会,从而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在吉尔吉斯斯坦农村地区实行的“创新编程大篷车”(Technovation Coding Caravan)项目是面向女童的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能力建设项目,它以流动大篷车形式在农村地区开展,鼓励10-18岁的女童学习编程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站和应用程序。该项目还激励农村女童参加一年一度的全球女童科技创业创新挑战赛,从而成为科技顶尖人才,实现自我价值。

(三)促进妇女脱贫的多种措施

1.采取家庭友好型政策

多家联合国机构的研究表明,妇女承担的家庭照料工作越重,越容易出现工作与家庭无法平衡的现象,越会影响妇女获得正规、高薪、体面的工作。一些国家采取家庭友好型政策,通过提供灵活的工作方式、父母育儿假、投资护理经济等减轻妇女的照料负担,帮助她们更好地投入工作。意大利有孩子的在职父母可休15天育儿假,如果孩子不满12岁,则可在休假的同时享受50% 的工资。如果无法休假,父母也可要求获得价值 600 欧元的代金券(医务工作者为1000 欧元)作为替代。美国对疫情期间照顾生病家庭成员者提供两周的带薪休假,对于因学校关闭需照顾儿童或无法负担托儿服务者,最多可额外提供10周的带薪休假。德国为低收入父母提供托幼服务。韩国向低收入家庭发放儿童保育代金券。这些措施帮助妇女平衡工作与照料责任,有助于妇女留在劳动市场,减少因照料而失业返贫的可能。

2.应对由不公正导致的贫困

两性在权利行使上的不均衡,机遇和能力发展机会上的不平等,导致妇女更易陷入贫困。联合国机构呼吁在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采取综合性措施,制定战略和行动计划,打击多种形式的不平等,赋权妇女。乌兹别克斯坦出台《2030年前实现性别平等战略》,立法保障男女条件平等和机会平等,建立精准帮扶机制,为50万贫困妇女尤其是农村地区贫困妇女解决就业、职业培训、创业贷款、住房改善等问题。哈萨克斯坦实施《2030年家庭和性别政策构想》,在立法、政策、财政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确保妇女获得公平机会。

3.应对非收入形式的贫困

消除贫穷不仅关乎人们的收入,还关乎能否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如获得健康服务、清洁饮水、环境卫生、体面住房以及安全。在非正规领域工作和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的妇女比起在正规领域拥有体面工作的妇女,更易缺少医疗、卫生资源,更可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因此国际社会一直在推动采取综合措施应对非收入形式的贫困。印度女个体户协会筹集口罩、卫生用品等物资捐赠给非正规领域企业主和个体经营者;巴西全国家政工人联合会和非政府组织“性别、正义和人权”发起运动,呼吁在感染风险持续的情况下为家政工提供带薪休假,或为其提供口罩和洗手液等防疫品;加拿大多个城市开展“安全城市、安全公共空间”运动,旨在将性别意识纳入城市政策和规划,确保妇女和女童在公共场所感到舒适、安全。


来源:根据联合国、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劳工组织等信息综合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林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