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的最终成果是《路特里奇国际妇女百科全书》(精华本•上下册),共计160万字,于200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一、成果的特点
1. 研究性。
每个词条的撰写几乎都像一篇内容丰富的论文,既交代了每个理论条目产生的背景,又随着社会的变迁提供了各种观点的交锋及其关注点的变化,其挑战、分析和思辨跃然纸上。作者们还注意到各个主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交叉索引突出各条目之间的关系。为方便读者研究和探索,每个词条后都列出了丰富的参考书目。
2. 国际性。
首先,作者们自己就具有国际性,她/他们是来自世界多达70多个国家的专家作者,提供了涉及每个主题领域的条目文章;其次,某些子条目是按地区进行,横跨多种文化传统;再次,条目中使用了许多个案研究,即在一个概括性的条目之外,还有具体的地方性的条目。可以说,本书的国际性和多样化比其它任何一本专门论述妇女问题的工具书都更为广泛。
3.全面性。
本书不仅涉及到妇女生活的13个领域,而且涉及了人文科学和妇女学交叉的数个学科,并关注到新兴领域的问题,如电脑文化、酷儿理论、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代表了多个知识领域30多年来全世界的学术成果特别是女性主义的学术成果。
4.去西方中心化。
本书的编撰者们对西方中心主义保持了高度的警惕性,使得本书不仅是一部多元化的学术著作,还是全世界不同种族、宗教、国别、知识背景和肤色的学者、行动者抛开种种障碍,平等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事业的历史性成果。从内容上看,不仅有西方的经验和理念,更融合了第三世界国家妇女的认识和实践。
二、成果的意义及社会反响
《路特里奇国际妇女百科全书(精选本)》(上下册)的出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不少专家学者对本书赞誉有加,高度评价。杜芳琴教授《路特里奇国际妇女百科全书》的议题广泛、前沿,知识丰富、系统,具有地域代表性、文化多元性和多学科与跨学科性等诸多特点。作为国内第一部译介的国际妇女百科全书的工具书,必将对我国的妇女性别研究,学科课程发展,行动指南和政策检视与制定等诸多方面产生持久的影响。杜芳琴还称赞道:《路特里奇国际妇女百科全书》将为人们提供最便捷的途径,最系统的知识,精良的翻译,审校和精心编辑制作将为读者们提供最具权威性的知识。总之,这部百科全书的出版意义是多方面的,将跨越疆界,惠泽本土。刘东教授也对于本书的学术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介绍说,为适应国内性别研究与妇女研究的发展需求,国内也逐渐翻译了一些有关著作,但种种原因使得国内相关学术著作的翻译数量与出版数量比实际需求少,与国际上该学科蓬勃的发展和文献的需求量相比极不相称。"在此前提下,《路特里奇国际妇女百科全书》中文版的出现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包括《中国妇女报》、《科学时报》、《中青在线》等在内的多篇媒体撰文评介本书的出版。其中《科学时报》更是用头版头条大篇幅地介绍了本书。
此外,尽管本书出版发行的时间还很短,社会知晓面尚很有限,已经有读者反映开始在研究中受益于本书了。
随着妇女和性别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学术界的重视,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者越来越多,这部百科全书中文版的出版发行,将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妇女学和社会性别理论的认识,借鉴国际妇女运动的理论和经验,从而推动中国妇女学和社会性别平等的发展。它也将成为中国目前妇女和社会性别研究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实用性的工具书。本书的出版不但为专家、学者和活动家提供一本值得信赖的工具书,也为普通读者贡献了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