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慧

杨慧,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中国人口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经济学学士、人口学硕士、性别研究硕士、社会学(老年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学术之星”,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志奋领学者。

研究方向为女性就业与公共政策、妇女经济地位、企业生育成本、人口老龄化。主持并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大项目、专项课题以及科技部、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项目等34项课题研究。多次在《人口研究》《人口与经济》《妇女研究论丛》《中国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分别在人民出版社和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对城镇女性就业的影响机理研究》《中国城镇中老年人的收入研究》专著2部。有多项研究成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重要批示,另有多项研究成果被全国妇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等采纳,多项研究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

电话:010-6510 3935,Email: yanghui@wsic.ac.cn;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15号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邮编:100730。

 

一、 研究项目(按项目来源)

(一)主持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一般项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对城镇女性就业影响机理研究”; 

2主持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一般项目,“企业生育成本负担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3.主持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一般项目“基于招聘性别歧视的劳动力市场监管机制研究”;

4.主持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青年项目“80后城镇女性就业特征研究——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

(二)参与项目

1.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促进男女平等和家庭建设制度机制研究”,项目组成员;

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运动百年重大成就研究”,项目组成员;

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承担“妇女的经济地位”子课题;

4.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的妇女权益保障研究”,承担“妇联组织在参与立法中维护妇女权益”研究,参与“妇女就业机会平等的法治保障”子课题研究;

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研究”,项目组成员;

6.参与科技部软科学项目“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状况研究与政策推动”,项目组成员;

7.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性别歧视研究”,核心组成员;

8.参与全国妇联重点调研项目“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曾担任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项目工作办公室执行副主任,承担“妇女经济领域”子课题;

9.参与全国妇联重点调研项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项目组成员;

10.参与全国妇联“《新时代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干部培训教材”,核心组成员;

11.参与全国妇联书记处交办课题“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与问题研究”,项目组核心成员;

12.参与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老年妇女问题研究”,承担“老年妇女经济保障政策研究”子课题;

13.参与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项目“中国女性人口状况研究”,承担“中国女性就业状况”子课题;

14.参加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项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专家建议稿”,“妇女与经济”子课题组成员;

15.参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学习辅导读本”,“妇女与经济”子课题核心组成员;

16.参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项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专家建议稿”承担“妇女与社会保障”子课题;

17.参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项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学习辅导读本”,承担“妇女与社会保障辅导教材”研究;

18.参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项目“‘单独两孩’政策与妇女就业实证研究”,承担“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对妇女就业影响”研究;

19.参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项目“《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2015年)”,承担“妇女与经济”研究;

20.参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项目“《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承担“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半边天作用日益彰显”研究;

21.参与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项目“《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与落实》”研究项目,承担“第四章 规划纲要与男女平等”研究;

22.参与全国妇联组织部委托项目“妇联组织形态发展战略研究”,承担“机关事业单位妇女组织建设改革创新”研究;

23.参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重点项目“《2008~2012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绿皮书”,承担“中国女性就业状况”研究;

24.参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重点项目“《2013~2015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绿皮书”,承担“经济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报告”研究;

25.参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重点项目“《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06~2010年》”,承担“妇女与就业研究综述(2006~2010年)”;

26.参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11~2015)》”,承担“女性高层人才研究综述(2011~2015年)”;

27.参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妇女研究年鉴(2016~2020年)》”,承担“女性高层人才研究(2016~2020年)”;

28.参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非政府妇女组织“北京+20”评估报告》”研究,项目组成员;

29.参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非政府妇女组织“北京+15”评估报告》”研究,项目组成员;

30.参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如何看疫情防控中的‘她力量’?”,核心组成员。

 

二、主要研究论文(按时间顺序)

1.“中国和亚洲各国人口老龄化比较”,《人口与发展》,2009年第2期,合著(第二作者);

2.“走近农村留守老人,为寂寞群体代言——评《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合著(第二作者);

3.“科技领域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状况与发展对策——基于五省市定性调查研究报告”,《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3期,合著(第四作者);

4.“中国城乡居民自我支配时间的性别差异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4期,独著;

5.“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状况研究”,《西北人口》,2011年第4期,独著;

6.“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第6期,合著(课题组成员,第五作者);

7.“认识和诠释新时期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第3期,合著(第五作者);

8.“推动男女同龄退休政策的必要性——基于实际退休年龄及性别差异的分析”(退休年龄调整:为何如此纠结?),《人口研究》,2012年第6期,合著(第二作者);

9.“社会性别视角下‘80后’就业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7期,独著;

10.“80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与性别差异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第3期,独著;

11.“她们缘何要求与男性同龄退休?——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第2期,合著(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转载;

12.“提高中国妇女社会地位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与新对策——‘2013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讨会’综述”,《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第1期,合著(第三作者);

13.“‘官二代’职业发展的性别差异——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实证研究”,《人口与发展》,2013年第2期,独著;

14.“女性高层人才成长面临的挑战——基于职业生涯理论的分析”,《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独著;

15.“社会性别视角下‘80后’就业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7期,独著;

16.“80后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与性别差异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第3期,独著;

17.“大学生招聘性别歧视及其社会影响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15年第4期,独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18.“二孩对城镇青年平衡工作家庭的影响——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人口与经济》,2016年第2期,合著(第一作者);

19.“全面两孩政策下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的路径探讨”,《妇女研究论丛》,2016年第2期,独著;

20.“经济领域性别平等趋势的中外比较研究——以2006-2015年为例”,《浙江学刊》,2016年第4期,合著(第一作者);

21.“全面二孩政策下生育对城镇女性就业的影响机理研究”,《人口与经济》,2017年第4期,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1期转载;

22.“城镇女性二孩生育与就业典型相关分析”,《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合著(第一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2017年第5期全文转载;

23.“妇联基层组织服务妇女群众的创新路径探讨——基于广州市海珠区妇联基层组织改革创新案例的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18年第1期,合著(第四作者);

24.“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的状况、问题与对策”,《妇女研究论丛》,2018年第2期,合著(主要执笔人,第四作者);

25.“40年来中国行业性别构成变化趋势——平等还是隔离?”,《人口与经济》,2019年第4期,合著(第一作者);

26.“老年妇女收入双重劣势研究——以1926-1950年出生队列为例”,《人口与发展》,2019年第5期,合著(第二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2020年第2期全文转载;

27. A review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women’s employment in China.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2020(4);

28.“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她’力量”,《中国妇运》,2020年第8期,合著(第二作者),该文章对应的调查报告得到相关领导批示;

29.“中国促进妇女就业创业的法规政策研究”,《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30.“育儿假的重要意义与实现路径”,《中国妇运》,2022年第5期;

31.“育儿假带来的用工成本及其分担机制研究”,《南方周末》,2022年5月8日App公益版;

32.“完善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 促进生育和就业协调兼顾”,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年8月18日;

33.“新时代我国经济领域妇女的发展与成就”,《性别研究视界》, 2022年11月8日;

34.“第一章 妇女参与经济发展”,载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编《新时代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中国妇女出版社,2022年12月;

35.“第四章 妇女经济状况报告”和第十三章 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对妇女发展的双重影响”,载于中华女子学院编《妇女蓝皮书: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报告(2022)》,社科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

36. “三孩政策下企业生育成本负担及对策研究——基于延长产假的分析”,《人口与经济》2022年第6期。


三、主要获奖情况(按时间顺序)

(一)博士期间

1. 2006年10月,在北京大学获未来老年学家奖二等奖;

2. 2006年12月,在全国妇联办公厅和中国妇女研究会办公室获得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

3. 2007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获优秀学生奖学金;

4. 2007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光华奖学金;

5. 2007年12月,在第二届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残疾人研究国家级课题二等奖;

6. 2007年12月,在政协全国委员会获全国政协社情民意调查优秀调查员称号;

7. 2008年9月,在中国老年学教学与研究委员会获得学生论文大赛一等奖;

8. 2008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获优秀学生奖学金;

9. 2008年8月,在中国人口学会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10. 2009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学术之星”荣誉称号。

(二)工作期间

1.2012年9月,在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获演讲三等奖;

2.2012年10月,在全国妇联机关党委获得优秀论文奖;

3.2012年12月,在中国妇女研究会获得第四届妇女/性别研究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

4.2014年9月,在中国人口学会获得第六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5.2014年9月,在中国人口学会获得第六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主要参与者之一);

6.2015年7月,在中国社会学学会获得2015年中国社会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7.2015年9月,在中国老年学会获得2015年中国老年学学会优秀论文奖;

8.2015年10月,在中国妇女研究会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

9.2016年10月,在第二届全国青年学者人口学研究论坛(2016)获得优秀论文奖;

10. 2016年12月,在山东社科论坛——全面二孩政策新政暨女性生存与发展研讨会获得论文一等奖;

11.2018年,在中国人口学会获得第七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12.2018年11月,在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获得2018年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

13.2018年11月,在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获得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

14.2019年10月,在山东省社科联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

15.2020年7月,在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部获得2020-2021年度志奋领全额奖学金;

16.2022年10月,在中国人口学会获得第八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三等奖;

17.2022年11月,在民进中央办公厅获得民进中央2022年度参政议政成果二等奖。